新华社
作者:bet356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5-10-19 12:12
这家中国公司每年在全球销售超过1亿件智能产品。当地公司制造的服务机器人可以环游世界1000次。外企在华20年业务增长超过22倍……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劲“创新力”,到外商投资中国的强大“向心力”,中国通过开放创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前三季度,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今年上半年外资初创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1%。即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日本对外贸易也展现出韧性,外资持续增长。一滴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报道团队来到上海,深入一线工厂企业,观察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共存共荣的创业精神、大海的广阔。 ——向鑫:外贸企业现代化要提高质量,韧性要进步。从手机主板、滑盖手机、折叠手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AI服务器、智能汽车驾驶设备……走进华勤全球研发中心,你会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这些都是这家中国企业迈向“新”的征程。 2005年,随着小灵通的普及,华勤转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手机主板设计。该公司起家于科技领域,成立当年就实现盈利。 2024年,华勤将生产智能产品2.3亿件,产品销往国外1亿件以上,d 营业利润将突破1000亿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优秀智能工厂……目前,华勤业务覆盖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智能产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额占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企业不断迭代产品、适应市场的秘诀就是由内而外的创新。华勤每年技术开发投入超过50亿元,目前拥有1万元,拥有9000多名研发工程师,研发方向正在向机器人等新行业拓展。 9月10日,华勤科技副总裁李玉涛先生在华勤全球研发中心介绍华勤产品。供图:新华网杨洋ews通讯社记者。这是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和完善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该国主要依靠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目前,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我国外贸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科技创新内容逐步增加。”安永中国海外投资部全球税务主管合伙人陈璐表示,单一以贸易为导向的海外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中国企业正在从产品海外出口转向绿色海外供应链、技术和品牌。 ——向荣:中国大市场协调发展。三月前三季度势头良好。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9%,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其中,日本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增长了54.9%,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受欢迎。机器人是一个链条长、学科多、协作程度高的复杂产业生态系统。加盟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制作爆米花,清洁机器人在模拟餐厅场景中来回移动……本土企业研发制造的服务机器人已被引入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厅、酒店、医院等。这个民族化、专业化、创新化的“小巨人”累计生产了10万台服务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继续在世界各地运行并已行驶了总距离超过4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0多圈。在海外市场,“T8”送货机器人已在日本连锁20个主要品牌中引入,“C40”清洁机器人在欧洲首次展示时就被抢购一空。近日,擎朗智能在一款内置服务机器人中添加了智能头。我们推出了全球首个为服务业配备大脑的VLA模型。这意味着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指令重复动作,还可以了解周围环境并独立做出决策。 9月12日,青浪智能测试区,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仿人机器人。从芯片到零部件以及各种电子系统,机器人产业有中国统一的市场支撑,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全球供应链的中心“现在在中国,有长三角独有的完整机电产品供应链。”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东指着送货机器人说道。“机器人的背后是数十条产业链的协同。我们将共存、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从市场到产业再到集群,产业协同、多元共生牢牢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施耐德电气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欧洲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其供应链最重要的地点之一,也是施耐德电气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在施耐德电气位于上海普陀的工厂,接触器、继电器等产品 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多款产品是“中国原创,销往世界各地”。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飞飞认为,进口产业链联合的移动带来了发展优势,使中国成为创新源泉。 “我们已经进入了向世界输出人才、产品和技术的新发展阶段。” 9月10日,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投入运行。新华社供图 杨洋—祥鑫:千帆竞发,吞百江之力。 “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一个生态!”采访中,不少外企的声音透露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密码。 “十四五”以来,上海平均每年设立外资企业57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外资企业3.3万家。成立于2007年,比上年增长4.1%。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投资中国就是投资世界”的定理。政策需要优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来、留下来。制度保障让外企安心在中国经营。世界知名工业软件公司法国达索系统进入中国20年来,业务增长了22倍多。“政府不仅发政策快,而且积极倾听企业的声音,给我们一种‘速度’感,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管理总监索爱伦表示,“中国非常成功。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德盛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中野阳介表示:“从最初服务日本企业到在中国拓展,再到现在支持更多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中国企业的业务 正在快速增长。金融业开放也引人注目表演注意。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晶表示:“债券通、互换通……他们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多次历史性开放。中国是渣打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也是集团网络收入的最大贡献者。”我们必须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我们是中国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合作共赢,才能赢得未来”。这些不仅是中国企业和外国机构的共识,也是中国向世界发出高水平开放的坚定信号。策划:陈芳 记者:杨阳 统筹:谢良、王敏、苗晓阳 新华社制作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