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在吗?”到“这是好是坏?” (记者注)
作者:BET356官网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10-28 13:07
如今,贷款额度高、门槛低,但去分行、填写文件、等待审批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更容易。手机银行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操作界面复杂,支付确认程序较多,老年人不习惯。虽然普惠保险覆盖范围广、价格实惠,但部分产品理赔程序复杂、审核周期长。企业和公众的声音不仅印证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也为普惠金融更好发展创造了新的期待。 每个市镇都有一个机构,每个城镇都有一个服务机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账户。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稳定多层次综合金融服务格局逐步形成,综合金融产品产品和服务持续优化。 “十四五”期间,综合小微信贷年均增速超过20%,综合小微信贷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约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目前,我国各区银行机构覆盖率已达100%,城镇覆盖率约为98%。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行“村村通”。 普惠金融,普惠是目标,利润是关键。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从“能不能用”的问题转向“好不好”的阶段。除了与您一起拓展金融服务范围的同时,还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满意度,让金融服务更加优质。全市人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加高效的服务。和现代便捷的金融服务。 做好普惠金融,就得低头寻找答案。普惠金融服务于不同群体,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满足所有需求。基层需要的正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所在。解决偏远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差异需要的不仅仅是应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技术。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新的务实策略,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强度。特别是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的地区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知名度和区位优势,重点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聚焦“三农”客户,不断提高综合金融服务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 做好普惠金融,需要畅通金融“微循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综合金融就像一条“毛细血管”。许多拥堵点出现在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着力发挥精细化、差异化服务优势,解决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就业创业、农村金融等领域的问题和困难,为不同客户群体定制最佳金融服务。数字金融工具是提高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也必须不断e 要注重客户群体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特别是,以发展数字金融为名,实体店面和必要的人工服务无法关闭,给部分群众带来不便。 发展普惠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金融机构要严守金融为民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和企业对全面、更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期待,着力解决问题。金融服务“善”的新兴主题,就是以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赋能万千企业,照亮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7日第18页)
电话
020-66888888